我们身边的废品
大家请看,这些口香糖盒、易拉罐、薯片盒、纸杯、包装盒,大家怎样处理它们?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们当作“垃圾”扔掉!可是,它们真的没有用吗?
我们如何“变废为宝”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家里好多旧纸盒,不扔吧,占地方,扔了吧,想起老师常告诉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又犹豫起来。能不能把它们利用起来呢?我们试着用纸壳做成一把小提琴,就是我手中这把,它是不是有种朴素的美。在我们手里,纸杯变成了憨态可掬小狗、狐狸;薯片盒变成阿根廷龙和霸王龙。我们把用口香糖盒做的仿真卫星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风一吹过,它就会慢慢地转动,像真的一样。
我们将很多的废旧品加以利用,从此,开始了 “变废为宝”之路!因为“垃圾是有效的资源”!
2014年春节我们来到涿州姥姥家,席间散落的易拉罐被我变成了一条蛇!我用纸盒做了一只老鼠放在它的嘴里,过年了,也给它点好吃的。姥姥给的土特产,爸爸一样都没带回来。而 “蛇”硬是被爸爸从涿州带回了北京,挂在墙上,还按习惯在蛇身上郑重地写上“2014.2.3 珩卓”。
爸爸常对我们说“把最简单、最常见的废品做成非同寻常的作品是最难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
网购的包装盒被我俩设计成一人多高的图书室,那是属于我们的童话世界!我们还用雪糕棒做成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让它站在我们工作室的门口,像卫兵一样守护着我们。
我们很少花钱去买玩具,家里的旧玩具车被我们改装,安装了小电机和遥控板,就变成了自由穿梭的遥控机器人了。
带动更多同学“变废为宝”
我们在班里组建了手工小组,制作小电扇。开展了义卖活动,将钱款全部购买文具,捐给我们手拉手学校——青海扎陵湖小学,和藏区小伙伴分享变废为宝的快乐。
作为中国科技馆的“优秀志愿讲解员”,我们有幸讲解了“华夏之光”展厅的“明代福船”。我们太喜欢它了,就仿照展品的样子,用雪糕棒做了一只类似的船,并组织了一次《累木成舟》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福船的制作方法,传播“环保节约”的理念。
我们的愿望
我们用一双小手,“变废为宝”、自我创造,不向地球妈妈过多索取。
“变废为宝”是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准备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同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变废为宝”。
垃圾是有效资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变废为宝”的理念传播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