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将科技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在海淀城市大脑展示中心,1800平方米的展厅集中展示了未来城市的高科技大脑“1+1+2+N”(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智能应用)的海淀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共分为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和城市交通四大板块,整体平面布局以创新雨林生态的理念进行设计,呈现出既是政府和企业,也是场景和技术,彰显出融合创新、共生发展的思路和特点。

海淀城市大脑全面提升了海淀区新型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推动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贡献了硬核力量。

科技是海淀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海淀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抢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海淀区从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环境风险与应急处置及公众服务等领域入手,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进一步整合区域执法资源,强化环境管控与业务协同,构建生态环境态势感知网(一网)、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池(一池)、生态环境一张图(一图)以及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应用的“1+1+1+N”综合应用体系,有效提高精准高效环境治理能力和科学智能的决策水平,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决策支撑。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海淀区聚焦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末,全区PM2.5年均浓度36μg/m3,较2015年下降55%,连续六年保持城六区最优。2020年,纳入市级考核的5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跃居城六区首位。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初步构建水网大循环,强化生态水源补给,园外园地区地下水较2016年回升超7米。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靓丽底色。

以绿色发展为基底,海淀区进一步厚植生态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十三五”期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能耗累计降幅分别在15%18%以上,能源利用效率领先全市。于全市率先建立绿色建筑预评审制度,创新形成以绿色居住区、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村庄为抓手的三位一体绿色建筑推广模式。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完成163公里自行车道慢行系统治理,开通上地回龙观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全区上下形成人人支持参与生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67号

邮政编码:100089 Email: bevoice@ 163.com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1013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