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水统筹为重点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1.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持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密云水库总氮评估,采用建设河道缓冲带、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促进主要入库河流总氮持续降低。研究官厅水库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及削减措施,推动恢复饮用水水源功能。统筹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优化调整,配套完善隔离防护设施和保护区标志牌。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和日常监管,动态清理整治保护区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农村水源地环境卫生整治,确保水源井周边30米范围内无污水、无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等。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升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城镇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信息公开,推进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信息公开。
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落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推进重点地区农业灌溉井的关停和置换工作;加强超采区回补地下水,实现平水年平原区地下水位稳步回升。持续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及工业园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地块的系统协同防治,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试点示范。
2.多措并举实施水资源保护
多领域节约用水。坚持节水优先、量水发展,强化行业约束,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与工艺,推动建立节水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严格落实用水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独立分区计量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到10立方米/万元以内。
多渠道增加水源。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水量指标,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进京,推动引黄工程向永定河补水常态化。加大雨水资源利用规模,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绿地、城市公园等对雨水的调蓄和消纳作用,到2025年,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推进工业生产、园林绿化、市政、车辆冲洗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
3.科学精准开展水环境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质增效。补齐城镇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短板,重点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以及其他城镇地区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到2025年,新建、升级扩建污水处理厂3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立方米/日,新建改建污水收集管线1000公里,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确保无污水管网小区应接尽接。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加快提升农村水污染防治水平。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900个以上村庄污水收集管线建设,完善运行管护机制。到2022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5%以上;到2025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动态建立道路边沟、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台账,明确所有者、使用者、管理养护单位等责任,完成小微水体综合整治。
加强入河排污口和面源治理。开展入河排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监管,逐步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精细化管理体系。持续动态更新入河排口台账,分规模开展水质监测。开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强化联合执法,禁止污水、垃圾入河。到2025年,完成整治任务,实现动态清零。加强城市面源治理,持续推进雨水管网“清管行动”,集中整治雨污管涵混接、错接。以核心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合流制溢流和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减少汛期溢流污水、初期雨水直接入河。
4.逐步提升水生态功能
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以河湖水生态环境系统改善为目标,科学确定河湖生态需水量。增加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维系河湖基本水生态功能。研究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实施动态调整,推进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提高河湖自净能力。到2025年,实现永定河平原段等重点河段恢复“有水”河长60公里。
管控和改善河湖生态缓冲空间。分级管控河湖水生态保护空间,适当扩展河湖生态缓冲空间。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与建设试点,保障缓冲带植被覆盖率和连续性,提升缓冲带拦截污染、净化水体等功能。重视河岸带生物栖息地功能,发挥河湖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亲水空间。到2025年,河湖缓冲带修复长度200公里。
深入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建立水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体系,开展流域水生态状况监测评价,推进底栖生物等生态标识物在水生态补偿、监管等领域的应用。上游地区利用自然恢复方式开展水生态修复,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实施密云水库流域白马关河生态修复项目等试点;中下游地区通过湿地保护修复、河道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开展人工修复试点,有效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实施凤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等试点。到2025年,永定河平原段等河段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水生态功能。